English

“特急便店”没有“特”起来

1999-09-02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吴桂敏

 几年前,曾留学日本的陈红健在北京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特急便店。这种“商店”不仅进行一般的商品经营,而且还能够代交电话费、煤气费、水费,或是代买火车票、门票,是具有社区服务中心性质的经营体。曾有专家预言:几年内,这种形式的特急便店就会得到飞速的发展,然而事实却不如人意。

北京,仅仅只有不到10家且规模有限的特急便店里,大多只摆着一些面包、方便面、牙刷、肥皂等商品。店主无奈地说:“由于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原因,一些代办服务无法开展起来。我们现在除了24小时营业外,没别的特殊。”

这是否说明特急便店不适合中国国情呢?

一位居民认为:“现在每个月都得去排队交电话费之类,如果特急便店能代缴,我们也省心了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博士生导师高涤陈说,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变化,便利店拥有一个广阔的大市场。

据悉,现在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地都有一些外国的连锁店进入,并开展一些类似便利店的服务。我国的特急便店应及早行动起来,以免市场被别人抢占了。而特急便店除了要求有关体制的改变以外,还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